职场观察
如果把“大学生(就业)”作为关键词,在“中国社会网站”进行检索,就会发现排在前面的有“基层”、“西部”、“农村”、“志愿者”、“兼职”、“创业”,甚至还有“啃老族”、“姐姐”……
就要跨出校门了,还舍不得离开“姐姐”?当众多知名学府的学生哥“万人空巷”等待“姐姐”的出现,整个社会打了一个问号:现在的大学生怎么啦?再追问下去也不会有结论,这是人类社会的轮回,到了某个年代可能是“哥哥”的冒起;或者说,人生来点小荒唐,无伤大雅,过去了就好。
摆在眼前的是,从爱上“姐姐”到“基层”、“西部”、“农村”,这个跨度够大的了,也就是说,若是以前可以游戏一下人生,这回就得严肃对待人生,而人生的第一步就是规划职业。摆在眼前的是,吸引力越来越大的“皇家工”,逐步减少招收应届毕业生,而人才政策大量地向“老少边穷”倾斜。摆在眼前的是,大城市、大企业已是“人满为患”,而“基层”、“西部”、“农村”却“凤毛麟角”,而整个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——留,还是走,“姐姐”肯定帮不上了。
到欠发达地区建功立业,这是时代吹响的号角。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力量,最能感受社会发展的脉搏,自觉肩负历史的使命,都在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。我们欣喜地看到,大江南北,莘莘学子都愿意“上山下乡”,而那里都有发挥才能的天地;我们欣喜地看到,许多大学毕业生从“志愿人员”到安家落户,虽然发财的不多,升官的却不少。
但是,这个地理的跨度毕竟太大,而心理的跨度就更大了,就现在而言,职业对一个人的一生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因而我们也看到“退缩者”、“掉落者”,甚至是“堕落者”。规划职业要考虑到以后的人生路向,要考虑到信念、意志、价值观念等等,要将一时的激情和报恩,化为长久的动力。
现在的是非标准不是非此即彼,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,留恋城市,其本身并没有错对之分。但我在想,最富时代感的是带有小资情调的年轻人,在寂静的乡间小路,啃着乡民煮的玉米,忽然想起当初怎么爱上了“姐姐”。
导师说过“人总是要有点精神”,尤其是饱读诗书之人,不然就枉读诗书了。